banner
innei

innei

写代码是因为爱,写到世界充满爱!
github
telegram
twitter

2023 · 光影交織之年

這一年#

這一年從疫情徹底放開政策開始,氣溫的降低讓病毒傳播得更快,這個開年,很多打工人都感染新冠而在家遠程辦公,當然也包括我。開年的不順,讓我覺得今年也不會好了,在經歷去年太多的不順和沒有止境的加班之後,不知道生活還會不會有什麼盼頭,不斷的想要去改變這個現狀,卻又不知道也不敢去做。

這一年從無知和焦慮中開始了。

二月的時候,我入坑了軟路由。第一次接觸了 OpenWrt,那段時間每天下班回家就開始折騰網絡,也熬了好幾個夜,本就下班之後沒幾個小時的生活,也被網絡這件事難住了,很新奇,痛並快樂著。接觸了 PVE 愛快,也折騰黑群暉,開始搞各種 All in One。

那是唯一的樂趣了,每天的工作很枯燥,隨著組內業務更替,壓力卻很大,日復一日,看不到盡頭。LD 被上頭逼的,看起來每天也過得不自在,而正是這種層層加壓,在最底層的我們過得是真的痛苦。也是那段時間上頭的 OKR 也是越來越離譜,我們作為業務部門,因為業務的減少,就需要有技術產出,這沒問題。但問題是,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或許是真的太抬舉我們了。我還記得那個 OKR 是雙月內優化內部一個 React 狀態管理始得,js framework benchmark 中 React 跑分低於 1.6 好像是要達到 1.4 的水平。然而你去看如今排名,Solid 作為最快的框架和原生相近高達 1.01,純 React 1.7 左右。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能為跑分做優化,但是這沒意義 LD 也不接受。在老 React 架構(沒有使用 React 18 全新架構)中這更是天方夜譚。此外的還有更多。在寫到這裡的時候,事情已經發生太久了,我也後來離職了,後來聽前同事說,這些 OKR 過了好久之後依然沒有完成。我不明白意義是什麼,如果真的可以,那麼業界肯定有方案了,如果沒有作為業務部分去做一件力所不能及的事是否有意義。

那段時間,我一直很抑鬱。感覺熬不下去了。我原本熬著,等一個年終吧,發完年終一定走了。回頭再看那段時間的所寫,是有多麼絕望了。我還是沒等到發年終的那一天,我提離職了。那天早上,我看到企微的消息,是測試在凌晨發來的消息。那一個早上,我向 LD 提出了離職。LD 跟我說績效還可以的,再考慮考慮。然後我知道話已經說出去了,也已經徘徊不定太久了,那就這樣吧。留給我的一周的考慮期限也沒有必要了,幾天後我堅定了自己的決心。當時我收到了如今公司的 offer,讓我更加有勇氣做這件事。說出之後,心裡的石頭徹底放下了。感覺那段時間是我入職以來的最快樂的。臨走之前那一周,我還為公司貢獻了幾千行的代碼,又是一個電商大促,所有的大促需求的代碼都是一次性的,促完即扔,切圖並不需要太多經驗,但我還矜持一顆寫好代碼的心,更好的代碼風格和完善的類型推導一直都是我力求的,而其他人的代碼也許只是為了能完成而完成。last day 是月底發年終的日子,LD 最後還是給了我個好績效,這次我真的拿完年終跑了。

https://innei.in/notes/145

在正式加入小紅書的第 291 天(包括提前實習差不多是一年 02 個月),也是來上海的這些天,我不再滬漂了,辭職後,我便回老家了。我還是害怕未來會怎麼樣,有太多的不確定,但是在現在看來那個決定也許是對的。從原本的兩點一線,每天除了和關係好的同事聊天之外也在無其他了,每個周末都是躺屍,何況還是大小周,有時候睡個半天,還有半天搞吃的和打掃下衛生就沒多少時間了。論交際圈子和人脈,我並不認為在前司就能任何更多大佬能有什麼火花,更何況前司在我看來,我周圍的同事除了 LD 之外都不再對技術有追求了。能和聊得來的人不過幾個,都是同齡人罷了。

也那段時間,對於職業的思考和諮詢,讓我認識到了很多業界大佬。從這一次開始1,後續又參加了開源之夏,FeDay,也嘗試在 Web worker 上錄製了一起播客。相比去年在社交上也是有了一個進步,而如果繼續之前的生活可能並不會有這麼多的改變,只是繼續二點一線的生活和周末的躺屍。

在處於離職這段時間裡,除了對接最後的需求和交接之外,偶然間發現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基於 Web3 的寫作平台 xLog,我自己也是一個寫作平台的開發者,曾經也想過把所寫內容記錄到區塊鏈上,但是一直沒有實現,所以這個項目很快吸引了我。由於技術棧和業務方向契合,那段時間我為 xLog 做了許多開源貢獻,不少都是復刻我所寫的 kami 中的實現和部分感覺還不錯的細節交互。也是那段時間為此漲了一波粉。

後來的那段時間,入職一個新公司,畢竟還是需要一段適應期。由於我曾在 startup 工作過一段時間,適應的還算快。對於業務項目,技術棧契合上手也不算困難。startup 的代碼相比大廠,沒有太多技術債,技術選型也會比較與時俱進,想掌握一個現代化的通用的工具和框架,而不是只有內部才能使用的技術或者工具在這裡會非常簡單。

在這段時間裡,我開始接觸並使用 Jotai,一款我之前已有所了解但未曾有機會實際運用的工具。我的經驗告訴我,業界流行的工具並非總是最優的,但它們無疑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總能讓人從中學到新知。相較於企業內部的工具,開源工具如 Jotai 通常更加前沿和靈活。企業內部的工具往往顯得封閉、保守,甚至有些過時。但無論是開源工具還是內部工具,它們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局限。

在使用 Jotai 和 React 進行性能優化的過程中,我從實際的業務場景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基於這些經驗,我撰寫了三篇文章,分享了我的見解和學習成果。

https://innei.in/posts/programming/experience-in-performance-optimization-in-react-applications-1

https://innei.in/posts/programming/experience-in-performance-optimization-in-react-applications-2

https://innei.in/posts/programming/jotai-experience-with-component-state-abstraction

6 月的時候,我終於有時間去重寫個人網站了,對於先前那個積累了三年之久的代碼,儘管經過了多次重構但是整體還是不可接受。這個時候 NextJS App Router 官方宣稱的 Stable 讓我再次嘗試,歷經一個月的時間,Shiro 誕生了。也就是你現在看到的樣子。和原來一樣,我依然對其加入了很多交互或者渲染上的細節。

這個夏天,抽空和推友去了一次香港,特種兵開卡。寸土寸金的香港沒有給我留下什麼好的印象,但也算是一次寶貴的經歷。沒有什麼經驗,在離開之後總結的攻略。希望能給需要的人有所幫助。

https://innei.in/posts/experience/first-went-to-hongkong-experience

再後來,我的生活慢下來了。

這個慢,我不知道如何去定義。現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能夠沉下心去幹一件其他的事情是不是變得奢侈了,因為我們必須在碎片化的時間裡做著快而零碎的事。在一段時間裡不去想別的,靜下來看一部番;讀一本書;發掘一個愛好。不應該只沉溺於代碼,而也要做些代碼之外的事。於是,我入手了一台電鋼,完全出於興趣去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彈奏出自己喜歡的音樂人的作品。

在過去的半年裡,我大多在家中度過,偶爾會前往杭州、上海與朋友小聚。這種生活雖看似平淡,卻讓我領悟到寧靜的價值。與朋友們的偶然相聚,為我的日常增添了色彩和活力,讓我更加珍惜這種兼顧安靜與社交的生活方式。

謝謝你能耐心閱讀到這裡。這一年對我來說,是關於生活、工作和社交平衡的不斷探索與學習,這一年也經歷了人生中許許多多的第一次,那些都是生命中寶貴的財富。寫下過去一年的經歷,迎接新的一年的變化。

此外,我還想特別感謝那些來自網絡的賽博鄰居們。在這一年中,你們的幫助對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無論是在專業知識上的指導,還是在情感支持上的慰藉,你們都給予了我巨大的幫助和鼓勵。

明年,也不要停下腳步。


里程碑#

記錄一些數字:

  • GitHub followers 1245 / 今年上了 1K,謝謝你們的支持
  • X 3550 / 今年漲了 3K 粉,感謝

技術棧#

今年摸了 NextJS 全新的架構,接觸了 expo,終於用 SwiftUI 寫了一個可以用的 app。

詩和遠方#

  • 深圳
  • 香港
  • 玉鳥集

電子垃圾#

  • Sony X90L
  • iPhone 15
  • G7505 工控機 已出手
  • 零刻 N100
  • HP 4826 打印機
  • Apple Studio Display
  • Apple Magic Trackpad
  • Nuphy Air 75
  • KTC H27P22 Pro
  • 機械大師 C28 (13600KF + 4070Ti)

敗家玩意,買了這麼多垃圾。

開源#

etc.

依舊在全力維護 mx-space,感謝大家的使用。

技能樹#

  • 熟練使用 GPT-4 生成的代碼複製粘貼。
  • 會使用 NeoVim 編寫代碼。

關於未來#

雖然每年都會寫明年的計劃,但每年都完不成。

我也不知道還有沒有必要寫下來。

前同事,兩個一起入職的同學都結婚了,同樣是 00 後,我還沒有談過戀愛。永遠不敢邁出第一步。

所以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改變吧。

往年回顧#

此文由 Mix Space 同步更新至 xLog
原始鏈接為 https://innei.in/notes/160


Footnotes#

  1. https://innei.in/notes/144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